6月27日,由江苏省地热能源学会、南京大学(自然资源研究院)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“长三角地区地热能开发与碳达峰碳中和学术论坛”,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。江苏省科协主席、中科院院士陈骏、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袁晓军、省地热能源学会理事长杨增夫、江苏煤炭地质局副局长杨文光等领导到会祝贺并致辞。
中科院院士、江苏省地热能源学会名誉理事长汪集旸到会作主旨演讲;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、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到会作“长三角地区地热利用产业发展与科技工作方向探讨”主题报告;南京大学教授李晓昭、刘绍文、南京地调中心姜月华、省地热能源学会专家组成员徐雪球、张志鹏等来自于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安徽的11位专家学者,围绕地热能开发利用与“双碳”目标达成、长三角地区地热能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、地热能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、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与政策等主题,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,为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国家战略目标,特别是为助力长三角提前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建言献策。
汪集旸院士自始至终全程参会,并先后三次登台阐述自己的地热发展观,他认为,大力发展地热能,助推碳达峰、碳中和,大有作为、大有可为。中国地热能资源储量丰富,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六分之一,地热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节能减排方面“旗鼓相当、齐头并进”。大力发展“地热+”,即地热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补,综合利用,实现较高的能源使用效率,是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。也就是要做到“天”(太阳能)“地”(地热能)合一,“动”(风能)“静”(地热能)结合,加速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。
汪院士还指出,目前,我们要统筹考虑、兼顾各方,既要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,也要满足人民生活实际需求,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,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必须坚持科学的、实事求是的原则,以我国地热资源禀赋和分布特征为基础,依据国家需求为目标,分期分批,有计划、有目的地制定出各地开发利用规划,“宜热即热”、“宜电即电”、“宜养即养”,以期达到最大的开发利用效益。
汪院士建议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,对一些关键卡脖子问题如“取热不取水”、“砂岩回灌效率”等问题集中攻关,“赛马”、“揭榜挂帅”。同时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、培养复合型人才,走“政、产、学、研、金(融)、服(务)、用”七结合之路。
与会者认为,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、创新能力强,具有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条件。该地区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,地热能利用前景可期,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。
|